更新时间:
2022年底,广东就提出突出“制造业当家”,谋定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——在经济结构调整期,广东已经清晰地认识到,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能已经发生了变化。一面要撑起经济大省基本盘,一面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关键作用,同时又要在多挑战和压力下实现突围——在历经40多年改革开放后,广东再次强调“制造业当家”,其中产业发展当承其重。
中国中治(601618)表示,2024年,中国中冶境外合同额为931亿元,同比增加47%,其中处于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的占比超过90%,在美国无业务开展。公司坚信,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工具留有充分调整余地,财政政策有进一步扩张空间,未来随着专项债、特别国债等既定政策的落地,以及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的大背景下,公司所处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。
这种发展重点的“同频共振”也迅速转化,撬动更多的经济成果:如今,广东外资企业以占全省企业总量不到3%的比重,贡献了全省21.4%的税收、33.7%的外贸进出口、32.4%的规上工业增加值,已成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此次入驻后,ISPE代表处将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,深化中外制药领域产学研合作,搭建学术交流平台,促进国际前沿技术、高端人才及创新资源在上海集聚。
3月中旬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以促进消费扩量、提质、升级为目标,进一步破解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。支持各地区因地制宜探索务实举措,加快形成促进消费增长的强大政策合力,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各层级、多样化消费需求。
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认为,扩大消费既是短期稳经济的重要抓手,也是中长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然选择。2025年我国消费将温和回升,根据对居民收入增速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判断,可测算出基准情景下2025年居民消费支出约增长5%~6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增长4%~5%。
谈及未来,李治峰认为,今年是《中澳自贸协定》签署10周年,十年来,中澳两国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推动了双方的互利合作。他指出,澳大利亚是全球重要的自然资源供应国,尤其在矿产资源、能源和农业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,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,对资源的需求大,这使得澳大利亚成为中国重要的资源供应来源之一。此外,澳大利亚的农产品,特别是牛肉、羊肉和葡萄酒等,在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。两国在资源和农产品的贸易上形成了互补合作,进一步推动了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。